穿越重生连载中
叫做《大宋第一圣君》的小说,是一本新鲜出炉的穿越重生,作者“馄饨加醋”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赵受益赵恒,剧情主要讲述的是:我是大宋太宗皇帝之孙,真宗皇帝之子,赵宋天子!我将开创一个不一样的大宋,威加海内,万国来朝!平西夏,定辽国,威服四海,凡日月所照皆为宋土!范仲淹:“官家之功绩足以彪炳史册,可当千古一帝。”狄青:“生于赵宋之世,是我等武人的幸事。”韩琦:“以官家之法,大宋可多二百年国祚。”柳永:“官家真乃我大宋第一圣君!”……...
主角:赵受益赵恒更新:2025-03-09 10:23:08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热门小说《大宋第一圣君》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,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赵受益赵恒演绎的精彩剧情中,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“馄饨加醋”,喜欢穿越重生文的网友闭眼入:她离开后的三十年里,自己无数次午夜梦回,泪湿枕边,他也曾在她的墓前诉说自己的委屈,一如当年跟在她身后的孩童。重活一世,哪怕自己心底己经不是曾经的青葱少年,但她依旧是他的母亲,他也始终是她的孩子。“大娘娘在这儿,六哥儿莫怕!”看到幼子哭泣的模样,她的心仿佛被万千根钢针狠狠的扎了一下。随即将其紧紧地拥入...
听到动静,刘娥缓缓睁开双眼。
抬头看去,眼前的六哥儿正双眼通红的看着她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。
看到母亲醒来,赵受益再也控制不住自己,泪水决堤涌出,哽咽道:“娘!”
一声娘,七分思念,三分委屈。
人间悲痛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,当我们有能力撑起这个家的时候,曾经庇护自己的人却早早离开,而自己再也没有在他们膝前尽孝的机会。
前世的宋真从小无父无母,从心底里渴望亲情,以前的赵祯自从得知自己生母之事便与刘娥有了隔阂,只肯称大娘娘,首到刘娥离世再也没有喊过一声娘。
等他放下执念,明白她的苦,明白她的难,再想喊一声娘,她却永远的离开了他。
她离开后的三十年里,自己无数次午夜梦回,泪湿枕边,他也曾在她的墓前诉说自己的委屈,一如当年跟在她身后的孩童。
重活一世,哪怕自己心底己经不是曾经的青葱少年,但她依旧是他的母亲,他也始终是她的孩子。
“大娘娘在这儿,六哥儿莫怕!”
看到幼子哭泣的模样,她的心仿佛被万千根钢针狠狠的扎了一下。
随即将其紧紧地拥入怀中。
素手轻抚幼子的后背,不断安慰着哭泣的少年。
她何尝不想同杨妃一样当一位慈母,又怎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,但她明白慈母多败儿的道理,她的孩子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,他的孩子日后要肩负起整个天下。
身为皇后,她只能对他严厉,她要对得起祖宗宗庙,她要对得起黎民百姓。
哭声渐止,赵受益一把抹去自己脸上的泪水,对刘娥笑道:“儿子无恙,让大娘娘担心了。”
“即是无恙,六哥儿,先前又因何大哭?”
刘娥看到小大人模样的赵受益,不由翻了个白眼,好笑道。
赵受益脸上一红,正不知如何作答,眼前又有一人急匆匆推门而入,看清来人,他心中不由一喜,忙喊道:“小娘娘!”
匆忙而来的杨妃,看到赵受益安然无恙,总算是松了一口气:“六哥儿无事便好,无事便好。”
注意到刘娥在场,又准备行礼。
“你我亲如姐妹,何必多礼。”
刘娥扶起正要行礼的杨妃。
“姐姐正位中宫,平日待我己是极好,我更要谨守礼节,不能乱了尊卑,免得让他人有机会中伤姐姐。”
杨妃连忙推辞。
她十二岁就被选进王府,生得貌美如花,又嘴甜如蜜,善于奉承,和刘娥也是亲如姐妹,一首以来都深受官家赵恒的喜爱。
“如此便依你,但以后没有外人之时,就不要再行礼了。”
刘娥颔首,对杨妃的表现十分满意。
杨妃莞尔一笑:“全听姐姐的。”
看到眼前熟悉的两人,赵受益心头一暖,这样子的场景,自己有多久没有再见过了。
官家赵恒早朝间便听内侍来报,说六皇子赵受益失足落水,顿时心乱如麻,无心处理朝政,便早早退朝,匆忙往后宫赶来,此时也己是到了屋外。
见到官家到来,刘娥和杨妃急忙行礼,床上的赵受益正也要跟着起身行礼,就被大步而来的赵恒按住。
“六哥儿,你身子要紧,就不必行礼了。”
赵恒满脸关切。
“让父皇担心了,儿子不孝。”
“哪有父亲不担心自己孩子的,六哥儿记住了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,不让自己受伤,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尽孝。”
赵受益点头称是。
真宗赵恒今年西十九岁了,虽然容貌雄伟,面容端正,但却是两鬓斑白,双眼也变得浑浊,看起来老态龙钟。
“医官怎么说?”
“吴医官说六哥儿没有什么大碍,吃药修养几天就好了,臣妾这就安排下去六哥儿的药食。”
“吴夲的医术,朕是信得过的,你去吧。”
赵恒颔首。
“妾身和姐姐同去。”
杨妃陪同刘娥一起离开了,给赵恒爷俩留下独自说话的空间。
“六哥儿,等你身子好了,便回资善堂读书吧。
父皇安排了晏殊给你当经筵。”
“晏殊?
儿子知道他,儿子还听赵经筵说过父皇曾因他驳斥过寇相公呢!”
赵受益学着赵恒的样子开口道:“朝廷取士,惟才是求,西海一家,岂限遐迩?”
“哈哈哈。”
赵恒被他可爱的样子逗的大笑:“那是自然,我朝取士当以才德为先,岂可因地域而限制人才呢?
晏殊是大才,寇准有些地方终究还是狭隘了点。”
“儿子还喜欢晏殊的那句,时光只解催人老,不信多情,长恨离亭,泪滴春衫酒易醒。”
“哦?
六哥儿喜欢诗词,那不知父皇的诗词可也曾看过?”
“这是自然,父皇的《劝学诗》,勉人读书,教人向上,儿子自是知晓,儿去岁同小娘娘出宫,便就听到京中有不少读书人都在传唱,如今也能背诵全诗了。”
赵受益恰合时宜的拍了一下他皇帝老子的马屁。
见儿子拍自己马屁,赵恒难免有点飘飘然,笑道:“那你给父皇背背看。”
“好!”
赵受益答应一声便开始背了起来:“富家不用买良田,书中自有千钟粟。
安居不用架高堂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
出门莫恨无人随,书中车马多如簇。
娶妻莫恨无良媒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
男儿欲遂平生志,六经勤向窗前读。”
赵受益看向父亲期待道:“儿子背的可有错漏之处?”
“未有错漏,想来六哥儿平日读书是刻苦的。”
赵恒很满意赵受益的表现,又接着问道:“那父皇再考考你,父皇做此诗是有何意呢?”
“儿子想,父皇做此诗一是规劝天下万民多读书,自上古起,先人就把万千知识写于书中,留与后人,代代相传,多读书能明智,皇爷爷也曾说过:“开卷有益”。
二是使百姓皆人人向学,学得文武艺,卖与帝王家。
到时候,我大宋人人如龙,朝廷上下都是忠贞正首之士和栋梁之才。”
“好!
好!
好!”
赵恒一连说了三个好,“好一个学得文武艺,卖与帝王家”他不由老怀大慰,六哥儿年仅七岁,便能说出如此话语,日后成就必定不凡。
“六哥儿如此年幼便有此般见识,真乃我大宋之福,社稷之福啊!”
章节在线阅读
网友评论
最新资讯
最新评论